今年这个双11,所有人好像都有点「算不动」,也「等不起」了。拿起计算器疯狂计划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,及时、简单又真实的折扣成为购物者最大的愿望。

当一切附加的节日概念被再次清零,实惠成为日常,快乐也没有了延时,真实生活的节奏也再次掌握在了我们手中。

文|怡林

编辑|楚明

更需要来一次清爽的购物

今年的双11,旺仔的购物清单上有最新款的 15手机(粉色)、小米手环、一双斯凯奇的运动鞋、卫生巾,还有沐浴露。

她把这个单子存在手机备忘录里实时更新。过去的一个月来,作为豆瓣拼组的小组成员,旺仔每天有空都会拿出这张单子「缝缝补补」:去掉不是必需的,加上小组帖子里最新更新的各种券,价格则标黑加粗,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最低的到手价。这也是拼组小组的宗旨: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下商品,「薅」到羊毛。每逢618、双11、双12之类的购物节,拼组还会适时换上当时的名称,方便大家查找。

经过近一个月的筹谋,最终,旺仔留下了这5件商品,购买渠道则零散分布在3个购物平台上。哦,当然——实际要加购的东西远不止5件。为了尽可能多用上各种优惠券、满减券,旺仔还在购物车里加购了一堆本不需要买的大牌。

这也是小组里大家群策群力后发现的最优解。从几年前开始,人们就发现了购物平台上满减规则的「空子」,比如要求满300减50,但实际想买的东西就100块出头,那就要找一家可以退货的店,买200块的商品再退掉。这样,本来100多块的商品,也能按比例减掉50块的一部分。

时间似乎成为双11期间最不需要省的东西:旺仔还在刷豆瓣的时候看到,组里总也能找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满减券,有的从不在首页出现,隐藏得极深,旺仔还要点进和商家的聊天框,去索要领券链接。一来二去,一顿饭的时间又耽误了。

那双斯凯奇的鞋是旺仔这次双11最难凑的一单。「首先,你要去斯凯奇的旗舰店进行预充值,一分钱买800元减170的券。第二步则是领店铺优惠券,然后第三步,找客服要服装类的满减券。要在24日准时付定金,也记得用购物金,最后别忘了31日付尾款,凑300减50。如果你的购物车里还有其他热门商品,那一定是要定闹钟,顺便把手机切换回蜂窝网络,因为Wi-Fi很有可能不稳定。还有最后的最后,千万别忘了买完后退掉多余充值的钱,这个也是要去找客服。」旺仔掰着指头细数了5步。

这是旺仔24年的人生中,第7年参加双11购物节。购物的气氛和实惠看似仍在,但对她来说,已经有些疲惫了。不过,旺仔还是挣扎着上了斯凯奇的车。

相比之下,旺仔购物清单中的大头,新出的第15代最新款苹果手机,反而成为最有效率的一单。不用翻来覆去找那些隐藏起来的满减券,也没有购物车,想凑单都没地方加购。这是她在10月29日晚间睡前看到的小组消息:拼多多百亿补贴, 15补贴价5850元。相比「五步走」的鞋子作业,手机的功课贴异常简单,就是通知有这个渠道。

帖子被顶到了组里的首页。简单粗暴的买法面前,所有人都开始心痒,旺仔也是,「一句话总结,就是真得买」。

这也是旺仔在拼多多上下过最大的一单。之前顶破天,也不过是一副苹果耳机。但在巨大的让利和商品详情里「退换无忧,假一赔十」的刺激下,她还是在10月30日的凌晨下了单,购买全程时间不超过半小时。

没有凑单、没有定金,也没有尾款。两天后,旺仔收到了手机。保险起见,她全程录了「开箱视频」,也查了官网的序列号,一切都没出差错。

这也是都市「打工丽人」旺仔在这次双11中收到的第一件战利品,她骄傲向朋友们分享拼多多的战果,享受当下新手机带来的快乐。

旺仔在拼多多上购买的粉色 15。受访者供图

越过越实际

在北京的打工人张兜兜发现,这个双11,自己没有什么可买的东西了。

刚开始预热的时候,她还对各种网店首页里时下流行的衣服有点动心。社交平台里,博主们推的多巴胺、美拉德,还有Y2K,确实也好看。但链接里一长串的预售和满减让她晕了头。如果买这件,要付定金,等余款,甚至有的还是预售,只是保证11月10日之前发货。

张兜兜下拉了一下手机屏幕,上面的时间静静地提示她,现在只是10月中旬。所以,等这件衣服到手,已经是一个月后,张兜兜计算了一下。到时候北京的天气还允许她穿这件衣服吗?她返回购物软件,默默点击了退出键。

再看看生活消耗品。她打开手机备忘录,在家里转悠了一圈。抽纸,是9月份买的;洗衣液,是夏天囤的;辛拉面上次的购买时间是6月份;垃圾袋,也是刚刚补货过的,9块9足足300只。

张兜兜开始想起,这些似乎都是她平日在拼多多上就能购买的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她开始习惯了不囤货,反正拼多多每天也都是一样的实惠,随用随买,更没有什么预售、满减和购物节限时优惠券。

虽然用拼多多不过短短两年时间,现在说起购物,特别是一些小件商品,张兜兜下意识就会打开拼多多。「主打一个越过越实际。」她总结道。

张兜兜开始用拼多多,是她从欧洲回国工作的第一年。

当时在国外读研的张兜兜,面临另一种尴尬的情况:货架上只有高价的「丑东西」。比如一个纯色、什么功能都没有的最基础的硅胶耳机壳,就敢卖17.8欧,「谁买谁就是冤大头」。张兜兜记得自己出国前在淘宝上看到的精灵球款式的耳机壳,哪怕挑个做工精美、质量过硬的,也就人民币30块钱。

耳机壳丢失后的每一天,张兜兜都在遥远的欧洲怀念网购。回国后,她第一时间打开了购物平台,顺手在微信上也问了朋友,有没有可爱的耳机壳推荐。一分钟后,张兜兜第一次收到了拼多多平台的分享链接。紧接着,朋友在聊天框中又发来好几个。

张兜兜点进第一个链接,结果跳出来的还是网页——她还没有拼多多这个软件。但页面上个位数的价格吓了她一跳:6块8起。她又点开了后面那几个链接,全部的单价都不超过10块钱。

张兜兜冲回微信页面上啪啪打字:这是真实的吗?朋友回她了一张耳机壳的照片,你看,我觉得还行。10秒后,购物完成的页面出现在张兜兜的手机屏幕上。支付成功的提示音响起,她好像听到了天使的福音。

收到人生第一笔工资后,张兜兜更深刻体会了省钱的重要性。她在拼多多上越买越多,朋友们也互相分享心得,购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。张兜兜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个价值两位数的衣架,已经跟了她搬了两个房子;在2019年开始的长期项目百亿补贴里,她们买到了比其他平台购物节凑单后价格还便宜40块的塞尔达游戏卡带和耳机;上个冬天,朋友在助农计划里买了一箱产自广西的皇帝柑,一直吃到了圣诞节。

张兜兜也发现,朋友们现在也很少要等购物节了。在她们的群聊里,提及双11、美妆节、好货节的次数越来越少。更多的,是拼多多日常的分享链接。

背后的逻辑也是显而易见的。如果每天都有好价,为什么还要定时定点操心去买呢?

图源剧集《俗女养成记》

快乐的代价

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对购物节无感了?

张兜兜和旺仔都还记得,最开始的双11,还是会好好说话,实打实降价的。张兜兜翻出了还是学生时参加双11的账单,2015年,她买了一些护肤品和一箱牛奶。订单记录里,付款都发生在11月11日当天,每一单也是单独下单。

对购物节最有兴趣的时候,张兜兜和旺仔都还是大学生。一方面,她们刚刚拥有生活费的独立支配权,另一方面,大城市又让她们看到了更多消费的可能性,以潮牌、无印良品、星巴克为代表的都市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。

张兜兜记得,最开始拿到优惠购买的潮牌商品,确实是开心的,也是满足的。

也是在这时,旺仔和朋友一起加入了拼组。那时候也还不是拼组,是「车组」,购物车发车的车。刚刚进入小组,旺仔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「什么样犄角旮旯的羊毛,都能给你薅来」。旺仔也确实记得第一次双11跟着上车,用13块钱的实付价买到了价值40块的泡面,就计算了好久,真正看到远低于定价的实付价格时,「开心得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这么聪明」。

她们一度沉迷其中,2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绝不3块买,哪怕定价可能只是10块,哪怕要等一个月。但买到了,就是很开心、很满足。横竖大学生都闲,算一算,浪费一下午、等待一个月也没什么大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