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播报

编辑

对于垂直电商,即使有大量用户,但要达到全国建仓库的区域销售规模还是很难,这直接导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、送货速度难以提升。

对于垂直电商品类,一般是前10%的畅销品贡献80%的销售额。对于综合电商,如果经营垂直电商的前10%畅销品,加上批量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,还有分布全国的仓储优势带来的更快的配送速度,垂直电商何以竞争?

难题播报

编辑

购买频率和生命周期难题

对于某些品类,如母婴用品、建材家具,用户生命周期非常短,即主要为一次性顾客,这意味着垂直B2C的营销费用很高,因为每次都是开拓新用户。而综合B2C发展到一定阶段,就侧重于老客户营销,投入低。

从商品耐用性角度看,像手机、数码、家具等都属于耐用品,用户购买频率低。对于购买频率低的垂直电商品类,用户一般是新用户,买一次选择一次商家,要让用户购买时想到你,还要从竞争对手那里夺用户,就得不停地推广、加大营销力度。同时这类商品一般是大额的理性购买,用户倾向于比价,垂直电商因为供应链的规模限制,很难具备综合电商的低成本优势带来的价格竞争力。

另外,从顾客角度考虑,他倾向于先去自己熟悉的购物网站(信任+习惯带来的便捷),这加大了垂直电商开拓新用户的难度。

关于此主题的深入分析,请参考我的上篇博文:电子商务之购买频率和顾客生命周期

互联网上做生意,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竞争驱动。在同质竞争领域,只有前三,没有第四。对于纯互联网经济,如即时通讯、微博和视频,往往连前三都没有,只有第一和第二。

现阶段电商行业的全亏损,竞争也是最根本原因。竞争是资本的较量,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供应链和运营能力的较量。

传统零售企业一般都是区域化,一旦进入在线零售,市场似乎扩大了,但同时也面临全国劲敌。如果想生存,我觉得最好还是聚焦于本地,利用其本地品牌和仓储配送优势。再说,比起全网,区域化推广成本要低得多。

未来的电商,将会是几家独大,这些综合B2C同时也是电商平台(B2B2C),当前的几大电商都已经开始进发了。

对于品牌商,这是利好。因为它们进入在线零售,并不需要额外IT投入,甚至营销都可以省了:在网上租个店面,生意就哗哗地来(传统百货经营模式)。这样它们就可以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产品设计了,而这更容易形成差异化优势,劈开同质化恶性竞争。

再说,互联网用户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:购物上购物网站,搜索引擎一般也就用来了解商品信息,直接从搜索引擎购物的用户越来越少。对于品牌商就更没有必要去建独立B2C了,至多就是一个品牌形象网站。这样,入驻电商平台是一个最好的选择。

传统零售商,如成都苏宁旗舰店,也就4层,它不会扩张到10层来经营百货,如果要经营,也是地产模式,如苏宁广场。

在互联网上,对于一个综合百货,把经营场所从4楼扩张到20楼,并没有增加多少成本,还可以利用已有的人流,那么,垂直电商的竞争优势何在?

对于垂直电商的平台招商,比起综合电商要难得多,因为人流量限制,你很难一开始就给别人带来可观的收益;另外,你让别人经营的,一般都是补充性品类,这些商品的销售状况可想而知了。从竞争角度,选择垂直平台入驻,比起综合平台,人流质量要高些?运营成本要低些?

一开始就从垂直平台做起,似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。平台,一般都是依托于一个海量用户渠道,这也不难理解百度有啊、乐酷天,品聚网一个个平台商的倒掉。

垂直电商的出现,可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:1、传统零售出身,认为基于已有的采购、仓储及行业经验,可以将零售渠道顺利扩展到线上;2、认为专业化经营,将会有更好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,以及带给消费者更全的品类和更低的价格。

对于垂直电商的营销,也有另外一种思维:经营用户。比如红酒零售网站,它大规模的营销投入,可能是为了寻找一个特定的用户群:有品位的成功人士,只不过通过红酒来切入。当在这些成功人士中形成品牌和口碑后,再提供其它增值服务。 [1]

问题解法播报

编辑

关于垂直电商的解法众说纷纭。一位业界人士按传统销售的思维给出一种解法。

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,都应该遵循生意的本质和商业的基本逻辑。在传统的商业销售中,也有各种品类的销售商,各类风格不同的商场。王府井倒了你可以去家乐福,家乐福倒了你可以去沃尔玛,这个人流量很大的商业地产平台一定是存在的。互联网也如此,与其说做垂直电商不如说是做某个品类或某个品牌的经销商,天猫、京东等就是那些人流量很大的商场,哪个商场的人气足,肯定就在哪个商场做生意。

初刻、维棉等垂直电商就比如是在偏远郊区开了一个店,然后你除了做品牌做产品之外,还多了一份工作,花大钱打广告、租个大巴把人流从市区中心往郊区导,那是费力不讨好,成本抵不过来,如果资本不给予支撑,就无法继续生存平台是互联网的商业地产,最好是由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去做,搭系统、聚人流是他们做的事。

做过传统行业的人,都比较现实,首先要生存,然后再发展,要规模。于是,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推论——未来不好说,起码到目前为止,大部分能生存下来的垂直电商,其创始团队主要成员有来自传统行业的经历;大部分被收购或死亡的垂直电商,其创始团队主要成员都来自于互联网行业。当然,万事没有绝对。

来源播报

编辑

第一种传统零售思维,低估了竞争和营销推广投入,因为传统零售是本地化竞争,而且只要选址好人流就滚滚而来。当业务扩展到互联网,区域品牌和人流优势都不复存在。而且,互联网的物流配送,与传统零售完全不同。传统零售是顾客上门,而在线零售是一个个包裹分别打包、配送,成本很高。

第二种专业化思维,可能是思维定势造成的,因为在传统领域专业化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产品质量或服务品质,从而形成竞争优势。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毕竟不同,对于隶属流通领域的电商,消费者关注的价格和便利,专业化经营并不是解决之道,规模效应才是本质。

供应链播报

编辑

劣势

之所以要大规模的品类扩张,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应该是一个核心因素。

当销售规模上去后,它可以拿到更低的采购价。

也因为区域销售的规模可以支撑本地化仓储,促使配送成本降低,还会形成有竞争力的送货速度。

因为每天有海量订单,销售的规律性为库存预测提供了基础,从而可以大幅降低库存积压,提升库存周转率,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,从而形成价格竞争优势。

当综合电商达到一定规模,一般都会平台化,通过吸引品牌商入驻,扩充自己的品类(类似于传统零售业的商业地产模式)。这样,垂直电商在品类、物流和价格上均会丧失竞争力。

对于传统超市如家乐福,其利润率主要就是被这类滞销品给吃掉的,但它又不能像便利店那样,只经营畅销品。

垂直电商也面临传统超市同样的尴尬。如果你砍掉这最后80%的品类,你的品类优势将不复存在。如果你保留着80%的品类,将会造成库存积压。如果你少量采购,会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,采购成本居高不下,直接影响其销售价格。

综合电商播报

编辑

综合电商的一次次低成本营销,能够带动全网全品类销售;那么,对于垂直电商,如卖茶叶或卖图书,其高额的营销投入,就让用户买那么一点,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。

例如,很多大型购物中心开在市郊,如果是一家孤立的餐厅呢?你愿意开车去只吃一顿饭吗?而垂直电商的营销投入,就相当于开车去郊区吃一顿饭,太不划算了。

如果是为了经营用户,而不是盯着商品的低买高卖,那就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:在线零售。